小学生的家长就像星期一到星期五一样,只能说一模一样。

家长们或许会惊诧地发现,自从娃上小学之后,各类文具的消耗速度可谓是越来越快了。尤其是娃最常用的铅笔,总是会莫名其妙地“失踪”,可没过几天,娃的铅笔盒却又神奇地多出了几支铅笔,这些铅笔的扑朔迷离的去向,在家长眼里看来,堪称世界未解之谜。

而为了揭开这个谜底,并更加直观地表现自家娃使用铅笔的情况,前段时间,有位家长在网上分享了自家娃儿周一到周五的铅笔变化。从这组图中,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一些规律:

① 星期一:早上上学,照例先给孩子的铅笔盒,填充上五支崭新的、削好的铅笔,末了还不忘细心地给铅笔盖上笔帽。

② 星期二;等到星期二放学,自家带去的新铅笔,就只剩下了两支,然后有两支别家孩子的旧铅笔试图混入其中。

③ 星期三:还没搞清楚星期二那几支从家里带的新铅笔的去向呢,到了星期三放学,打开娃的铅笔盒却发现自家的铅笔只剩下两支了,笔帽也不见了,转而多了三支别人家的铅笔。

④ 星期四:此时家长再打开铅笔盒,看到只剩一支自家的铅笔,早已经见怪不怪了。

⑤ 星期五:这晚,到了总结的时刻,打开铅笔盒取出铅笔,发现自家的铅笔已经全没有了,取而代之的,是四支别人家的铅笔。

其实,通过这组铅笔变化图,我们可以发现的是,大多数刚上小学的孩子,物权意识并不是特别地强烈。他们无法分清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,哪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,因此,经常会出现丢东西或者是拿别人物品的情况。那么,家长们应该怎么做,才能够加强孩子的物权意识呢?

1、 让孩子分清楚“偷”和“借”的区别

大人们常说:“不问自取,是为贼也”,可并不代表孩子明白这一点。所以身为家长,要告诉孩子的是,未经其他小朋友的同意,就拿别人的东西是为“偷”,只有在他人的允许下,拿别人的物品并按照一定的期限归还,才是“借”。

除此之外,还要明确告知孩子“偷”的后果,让他明白,“偷”是十分恶劣的行为,经常偷东西的小孩,是不被集体所容纳的。

2、 “交换”不等同于“霸占”

孩子的好奇心往往比较强,看到别的孩子手上有好玩的玩具,自己也想要玩一玩。有些性格比较霸道的孩子,甚至还会直接抢,或者是强制要求别人跟自己交换玩具,这样一来,小朋友们就渐渐地远离了,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。

因此,家长要避免孩子成为“小霸王”,就得让孩子知道,当你想要和别人交换物品的时候,要做到尊重他人的意愿,只有当别人同意的时候,才可以进行交换,并且自己在玩过之后,要及时地换回来。

3、 让孩子学会拒绝

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,总是会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请求,因此哪怕是自己心里不愿意,也会把自己的物品分享出去,这同样不利于加强孩子的物权意识。

所以,家长要让孩子知道,面对不合理的请求时,不妨勇敢一些,让孩子拒绝无理请求,平时在日常生活当中,也不要违背孩子的意愿,强制要求孩子进行分享。如此一来,孩子对待自己的物品,才会更加地珍惜,也更懂得如何捍卫自己的权益。

总的说来,增强孩子的物权意识,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家长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,让他慢慢地适应。除此之外,父母本人在家里,也要给每位家庭成员的物品,做好正确的划分,在使用他人物品的时候,时常进行询问,久而久之,孩子的物权意识就能够得到不断地加强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